我们每天都接触到海量的留学代写essay申请信息,然而这些信息,其实很多都是’二手信息’,或者说是比较笼统片面的。学生和家长在接触新的信息时,如果受了’二手信息’的误导,对留学代写essay申请准备或多或少都会产生一些影响。
误区1、招生官评估材料,会偏重于其中某个因素?
当你接收的留学代写essay信息越来越多,你应该会感到迷糊:有的说招生官最看重的是学生的课外活动,有的说最看重的是个人陈述(PS),也有说校内的平时成绩才是最重要的……不一而足。
美国大学升学指导协会(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ollege Admission Counselling, NACAC)是美国高校录取最权威的指导机构。该行业大佬成立于1937年,麾下有全球超过15000名专家提供服务。下图是该机构2015年提供的数据,关于高校招生对各项申请材料的重视程度。
这张图表示的是参与调查的学校中,认为某项因素’非常重要’、’比较重要’、’一般重要’、’不重要’的学校比例。
根据上图可以看出:
84.8%的大学认为对于国际学生而言,英语能力考试的分数是相当重要的,其次是大学预备课程成绩(77%),所有课程的成绩(64.1%)和课程难度(56.8%)。
次要一些的因素还有SAT/ACT的考试成绩和文书写作。
但事实上,这依然没有办法给我们一个统一的答案。美国有超过4000所高等院校,这些学校在规模、使命、财务状况、科研水平各方面有非常大的差异,招生的思路和方法也自然不同。
拿文书写作来说,私立学校比公立学校更重视文书,而规模小的学校比学生规模大的学校更重视文书,录取率低的学校也更重视文书。这种现象的产生,可能是由于以下几点因素:
越是申请人数多、录取率低的学校,越是有资本去挑这些软性的条件,学术能力达标的学生占到申请人的相当比例,怎么从中选出最适合我们学校的学生呢?那就看看文书吧。
越是规模小的学校,比如文理学校,校园社区越容易有独特的气质和文化,他们希望寻找和自己气质相投、价值观接近的学生,这些主观的信息无法从枯燥的数字中得到,因此只能看文书。
这些差异都不是可以一概而论的。
误区2、有一种公式,可以计算申请美国大学的竞争力?
例如这个:
学生’录取指数’ = 就读高中(0-4分) + 课程难度(0-21分) + 年级排名(0-3分) + 平均成绩(0-16分) + SAT成绩(6-25分) + 国家荣誉学者决赛者(0-3分) +申请论文(-3-5分) + 推荐信(-2-4分) + 课外活动(-5-30分) + 种族多元化(-3-5分) +体育活动(8-40分) + 超级录取(40分) +红包项目:[父母(3-8分)+家住远处(3分)+教练征召(5-10分)+极其特殊(3-5分) ]
还有这个:
我们不建议学生与家长用这种逐项打分相加的方式计算自己被美国大学录取的概率,原因有三。
上面提到的GPA、排名、课外活动、推荐信和文书等,都是美国高校招生官评估申请人的考虑因素,但是这些因素之间却不是’简单相加’的关系。很多在录取时采用整体评估(holistic review)的高校表示:高中成绩、标化分数、课外活动、推荐信、文书这五类材料,每一类都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申请人的特质:申请人的学术能力如何?课余时间都做些什么?是个怎样的人?在社群中扮演怎样的角色?这些因素之间没有相互替代的关系。
’申请竞争力’不是一个绝对概念,而是相对概念,衡量的是申请人和当年其他所有申请人相比,是否具有竞争优势。除了常年招生、先申先录(rolling)的学校,一般学校招生官是要等了解当年申请人的整体面貌后,才做最终录取决定的。所以你的’申请竞争力’不仅取决于自己,还取决于当年和你竞争的小伙伴。这当然是算不出来的。
招生官的着眼点是学校学生的整体构成。大学希望自己的学生群体具有多样性,希望招收来自不同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具有不同兴趣、爱好、特长的学生。这样一群人凑在一起才有意思,这种差异性本身也具有教育价值,有助于培养同理心和包容性,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这种关于’多样性’的考量也不是’申请竞争力’可以简单涵盖的。
总而言之,大学申请受很多因素影响,有些是个人无法控制的,因此也无需忧虑。想要提高’申请竞争力’最好的方法是:在准备申请材料时,发出自己的声音,展现最好的、最真实的自己。
误区3、不要申请奖学金,这会影响我的录取机会?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你申请的是哪一类’奖学金’。
中文语境里的’奖学金’含义比较笼统。美国大学通过多种方式向学生提供资助(financial aid),包括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勤工俭学机会等。根据提供资助的依据不同,又分为:发给在某些方面表现优异的学生的奖学金(merit-based financial aid)和根据家庭收入状况发放的助学金(need-based financial aid)。
其次要了解你申请的大学的录取政策,即在做录取决定时是否考虑申请人的学费支付能力。大多数学校在录取时会考虑申请人的经济状况(need-aware),也有少数顶尖的财力雄厚的高校,录取时只关注申请人是否优秀,不关心对方能否负担学费(need-blind)。因为这些学校有实力通过助学金等方式,保证所有被录取的学生都能顺利入学。
如果你申请的大学在录取时关心申请人能否支付学费(need-aware),你申请的又是助学金(need-based financial aid),大学在决定是否录取你的时候就要考虑两个因素:
你是否符合录取条件?
学校是否有足够的助学金给你,保证你能顺利入学?这种情况下,申请助学金对录取结果是有影响的。
特别要注意的是,有些大学对美国本土学生和国际学生的录取政策是不同的。比如范德堡大学(Vanderbilt University),对美国学生是need-blind,对国际学生是need-aware。这些信息都可以在学校官网上查到。
奖学金(merit-based financial aid)就不一样啦。奖学金种类繁多,评定标准不尽相同,但着眼点通常是申请人是否’表现优秀’而无关家庭经济状况。美国大学通过发放奖学金的方式,吸引优秀的(但家庭经济状况较好,拿不到助学金的)申请人入学。
所以大家看到奖学金就大胆地去申请吧!就算竞争激烈,但不尝试怎么知道呢。
误区4、如果早早学AP,那我们要你来大学干嘛?
不同的大学对不同的高中课程(AP、A-Level、IB、普通高中课程等)态度是不一样的,有些大学会明确说对课程体系没有偏好的,更看重的是个体的学习经历,但有些大学可能有偏好。
在美国,高中提供不同难度级别的课程供学生选择。比较简单的是普通课程,难一点的是荣誉课程,AP属于大学预备课程,是美国高中最具挑战性的课程之一。
AP课程难度和美国大学一二年级的基础课程相当,供那些学有余力的高中学生选修。学生进入大学后,可以凭AP成绩获得相应基础课程的学分,或者是免修相关基础课,直接进入高级课程的学习,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AP刚推出的时候确实是比较’精英’的课程,只有很少的高中开设,是成绩很好的学生选修的。但时至今日,开设AP的高中已经非常多,AP的精英光环也没那么亮了,但是作为美国高中课程体系中最具挑战性的课程,学生选修AP课程还是能说明一些问题的。
’如果早早学AP,我们要你来大学干嘛?’这句话其实有点道理,但在高中学AP艺术史,和坐在大学校园里同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一起跟博学的教授学艺术史是不一样的。大家付那么高的学费去美国读书,就是希望在美国大学读书,是为了获得宝贵的学习和生活经历,不是只为了学分和毕业文凭。
误区5、AP学越多越好?选择能转学分的AP课程更有优势?
关于AP转学分,每个学校认可的科目和成绩是不同的。下面两张图分别是麻省理工学院和耶鲁大学对转学分的认可情况:
虽然有针对性地选修AP课程,可以在部分大学转换学分,但是对于中国的学生而言,选AP的时候不要太在意将来转学分的事情。从学习的角度出发,应该选修自己感兴趣的、和未来专业相关的AP课程,为大学学习做准备;从功利的角度出发,应该先考虑申请时AP的作用,转学分之类的,是个’副产品’。
如果是已经在读AP课程的学生,在选课时更多地考虑怎样的课程组合和知识结构对自己更有利。另外,很多学校开设的AP课程数量有限,核心科目就那些,选择的余地不大,认真学就好。为了将来的转学分,来研究大学对AP的认可情况是不现实的。
如果你是读其他国际课程的学生(A-Level或者IB),仅仅为了申请时能得到大学的认可而去选修AP课程,个人认为不是最好的选择。普通高中课程的学生,有时间有兴趣当然可以去学习AP课程,但是要统筹安排时间,不要顾此失彼,因为干什么事情都有机会成本,对学生来说最稀缺的就是时间。
总结
告别二手信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从官方去了解、从最一手体验的人去了解:
关于招生政策的问题,可以看学校官网、或者问招生官,他们是最有发言权的人;关于学校生活、学习各方面的情况,可以去向学长学姐们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