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同学对博士申请一头雾水,弄的自己一团糟,今天AUS小编发福利,听一下之前学生们是如何对待自己申请的~~
A同学说:大家都认为申请博士,软件背景最重要,硬件成绩低点没有问题。这句话不是完全正确的!
在不考虑本科学校背景的前提下,软件背景和GPA都很有竞争力,教授通过套磁或面试决定要去招生委员会推荐你,这时的TOEFL、GRE低点是没有问题的(前提是过了学校的最低线)。
可见,GPA是非常重要的,体现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是教授第一看重的。体现GPA的时,就写综排的GPA,不要写专业GPA、某一学年GPA等,这样感觉你挖空心思的找GPA的亮点,反而效果不好。
B同学说:套磁教授的研究内容跟自己的科研内容匹配度高是很重要的。2016秋季的套磁和申请过程中,发现第一封邮件内容里展现的科研跟老师的研究内容匹配度高,老师跟你往复邮件的次数就会多,不会只是简单的说招生和鼓励申请这样模式的邮件。
尤其是录取中,在软硬件优秀的情况下,学校的研究偏重你申请的方向,或者多个教授研究你申请的方向,就会第一批次给出录取;反之,会被第二批次之后录取,或者被拒。
可见,教授的匹配度对申请成功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查教授要重点关注教授的研究内容及多数教授的研究方向。
C同学说:每封邮件就陈述1-2个问题点,字数控制在200字左右,千万不要一次性的把所有的亮点都陈述完!
一是因为咱们的套磁周期长达8个月以上,一封邮件就说完了,后面给教授展现什么呢?
二是因为一封套磁邮件内容不要特别长,字数控制在200字左右,这样老师用手机去看邮件正好是2个屏幕,老师有兴趣去看而且能够记住内容,太长教授可能不会看或者看了内容也记不住,效果不好。
D同学说:套磁信频率不要太高,也不要太低,尽量保证2周-1个月能跟老师有一封邮件往来,这样沟通老师即能记住你,又不会给老师回复邮件造成太大的压力。
E同学说:很多教授都说第一年是lab rotation,决定权在招生委员会,这样的要怎么办呢?理科专业里一些排名高的学校,这样的情况要多,第一年是lab rotation,第二年选导师,这样学校要怎么办呢?
一、仍然是要查教授,确定跟自己展现出的科研方向匹配的教授比较多;
二、重点看1-2个教授的论文,梳理出自己的建议、想法,以及自己科研内容梳理出来,为后面的面试做准备。
这样的学校,一般情况下,学校审核一遍材料后,就会给有意向的学生发面试邮件。
怎么样?你对自己的申请有眉目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