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stralia's #1 Consulting Service
  首页 > Assignment >
 
 

咱中国姑娘就是厉害!斯坦福本硕,拿伯克利博

 

赵小凡的履历很漂亮——以优异的成绩高中毕业后,她只身赴美留学。在斯坦福分获环境工程学士、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后,她来到伯克利农业与资源经济系攻读PhD,荣获仅授予全校4%新生的Berkeley Fellowship奖学金,并在一年后顺利通过博士生资格考试。然而这个时候,她却做了一个很冒险的,也是令所有人费解的决定——退学伯克利,回国发展。

当年从伯克利毅然退学时,赵小凡做出了人生中的一次重要选择。如今回望这几年,赵小凡在清华寻到了感兴趣的研究方向,也找到了自己的爱人。今年,赵小凡更是先后获得清华研究生的两项至高荣誉——「学术新秀」和研究生特等奖学金,与此同时,她的宝贝儿子也在两个多月前诞生。

今年对于赵小凡来说,无疑是收获的一年。

01

谈选择

我是一个很「任性」的人,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从斯坦福到伯克利、再到清华,从环境工程到农业与资源经济、再到环境政策,赵小凡做出了一个又一个选择,专业横跨工科、经济、政策领域,但她始终走得充实而坚定。离开伯克利的时候,周围人都笑她傻,读得好好的为什么要离开?但她笑言自己如果不那么「傻」,人生轨迹就会和现在完全不一样,而且她相信自己不会比现在更快乐。

「在伯克利学习了一年后,我发现自己对我所学习的方向并不感兴趣,虽然学的很不错,却感受不到真正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我一直相信,只有从事热爱的事业,才能有持久的动力。」赵小凡自信又坚定地说。

赵小凡曾在伯克利农业与资源经济系攻读博士学位

可做选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赵小凡坦言自己「是一个很『任性』的人」。「从小父母的意见只是参考,最终做决策的肯定是我自己。我觉得自己的路就是要自己走,听了别人的,将来你可能会后悔。如果是你自己做的决策的话,你就没什么可后悔的呀。」赵小凡说。

实际上,早在2002年赵小凡初中毕业的时候,她就做了一回「任性」的选择。当时她在上海平和学校初中以全年级第一的成绩保送至上海浦东地区最好的一所重点高中,正是这一年,上海平和学校开办国际预科文凭项目。当时的人们对此不了解,不敢选择这个课程,但她却看好IB项目的前景。

「我知道,这个项目在国际上认可度很高,如果完成出色,就有望到我梦寐以求的世界名校读书。」就这样,15岁的赵小凡便冒险成为上海第一批为数不多的读IB课程的大陆籍学生,三年后,她也如愿以偿进入斯坦福求学,以实现自己年少时立志改善祖国环境质量的心愿。

2009年5月,赵小凡获斯坦福大学工学院本科生最高荣誉Frederick Terman Award

然而,赵小凡觉得自己并不是一个有着长远目标的人,她一般会定一个比较合实际的中期目标。她认为,很多时候计划不如变化快,人的兴趣也都是会有所变化的,没有必要束缚自己、患得患失。虽然说这些年的几次改变专业让她或多或少也有付出代价,但她坚持「follow your heart」,专注于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所以从不后悔。

「有舍才能有得。人年轻就要不怕犯错,要允许自己去尝试一些不同的东西,这样你才能找到自己真正所喜欢的和所擅长的。」赵小凡说。

02

谈学术

做中国的政策研究,终究要回归到中国的土地上

常有人问赵小凡,为什么不在美国换一个专业,转读环境或者能源政策方向的PhD呢?小凡说,她不是没有想过这个可能性,然而理性思考后,她告诉自己,「既然是做中国的政策研究,终究要回归到中国的土地上。否则做的研究永远无法『接地气』。」

2010年正是中国的低碳事业蓬勃起步的时刻,她认为,在这样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投身到祖国的低碳发展热潮当中,一定可以见证各行各业很多鲜活的案例。如果留在美国,她很难有这些实地调研的机会,更不可能有与中国低碳领域的专家学者、政策制定者面对面交流,甚至一起从事课题研究的机会。

回到北京后,赵小凡偶然听说清华公管学院齐晔教授在招收研究助理。得知齐老师的方向契合自己的兴趣点,她便选择加入了齐老师所领导的气候政策研究中心,跟随他工作了两年。在此期间,她参与撰写了一年一度的《中国低碳发展报告》,这一过程让她更加确信,分析与评估中国的低碳发展政策才是她真正的研究兴趣所在。

于是,2013年9月,赵小凡重起炉灶,在清华公管学院跟随齐晔老师开始了第二次读博生涯。

2016年5月,赵小凡与导师及课题组的合影

读博后,赵小凡在研究方向和方法上再次选择去啃一块硬骨头——研究政策执行问题,更具体的说,是企业对节能政策的响应。

对于中国的公共政策研究来说,执行一直是一个难点。由于数据的可得性问题以及调研的高昂成本,大多数学者都选择去分析二手的宏观数据,而缺乏对企业微观层面的研究。赵小凡觉得,如果只是嚼别人嚼过的二手数据,而不去做实地调研,就永远无从了解真实的执行状况。

相较于其他博士生在刚刚开始博士生涯就急于发表论文不同,赵小凡在研究的开始阶段似乎有些「慢」,她选择深入调研多家地方政府节能主管部门,走访钢铁、建材、石化、化工、电力等高耗能行业的几十家企业,不慌不忙地收集了大量一手资料,并且尽量对调研对象进行连续多年的跟踪研究。尽管花费的时间较长,但是渐渐地,她的这些稳扎稳打的前期工作逐渐显现出成效。

赵小凡深入企业实地调研

从成果上来看,她并不「慢」——6篇成果先后发表在篇SCI/SSCI收录期刊上,其中3篇一作。这些论文都是节能政策领域少有的基于一手调研的实证研究,2014年发表在Energy Policy杂志的论文更是成为管科领域的高被引论文。基于对十余家企业的多案例比较研究,她后来又发表了一篇关于工业企业节能量目标考核与计算的文章。她的调研结果显示,用节能量作为企业节能的考核指标存在四大重要弊端,因此建议尽快以能耗总量和强度的双控指标替代现有的节能量目标。

2016年4月调研山东省节能协会

「倘若不是深入这些企业获取数据,我是永远无法做出这样的分析和判断的。」赵小凡说。

在读过这篇文章后,一位来自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的学者告诉她,「我认为你做的这项工作非常重要,因为你是真的在努力了解政策在最基层运作的真实状况。」

小凡说,她很感谢这位学者读懂了她和导师的意图,「做实地调研、收集一手数据,做产生新知识、推动社会进步的真学问,这是齐老师传授给我的最重要的东西,也是我终身为之奋斗的方向和使命。」

03

谈家庭

丈夫给了我很多帮助,我要给儿子做好榜样

科研上饶有建树的赵小凡更有一个令人羡慕的幸福家庭。回国以后,在她所在的课题组,她遇到了自己的丈夫,也是她当时的大师兄。两个年轻人学术背景相似,都是从环境工程到公管,原本共同语言就很多,又长时间在同一间办公室里工作,一起为中国的环境事业而努力,很快走到了一起。

「我们工作的时候不交流,只是每天一起吃饭。」回忆起谈恋爱时的岁月,赵小凡有点害羞:「我先生很『宅』,我俩是典型的校园生活,主要都是在学校里走,好像很少出去。结婚以后才一起出去旅行」。但一谈起丈夫对自己的帮助,赵小凡便很是自豪:「他毕竟先读了博士,研究的经验也更多一点,所以我有什么问题会先问他,写的东西会先给他看,让他提提意见,我觉得他提的意见都还是挺中肯、挺受用的。」虽然赵小凡和她的丈夫研究的问题并不完全一样,研究的重点也各有侧重,但她觉得,在研究的方法思路方面,完全可以共通的。

赵小凡与丈夫相爱在清华

「即便很多时候,他没有时间去看我写的东西,但我给他讲一讲,他就可以提出很多建议,然后我觉得确实是这样子。我觉得文章投出去,他提的意见跟很多审稿人提的意见也是一样的。」赵小凡说。

就在2个月前,赵小凡的孩子也诞生了,她正式升级为「博士妈妈」,在幸福甜蜜中也开始迎接人生前所未有的忙碌和压力。兼顾好学业和家庭并非易事,但小凡笑言能平衡好这一切,会变得更加坚强。她说,一个人的人生是很多面的,会同时担任很多角色。「虽然扮演更多角色也意味着你会承担更多责任,但这同时也会给你带来更多的幸福感,激励你在学业上更加努力。」

2016年9月,赵小凡给儿子明德上人生第一课

「当你有孩子之前,你自己永远还是个孩子。」赵小凡觉得这一点非常奇妙。「实话说,经历了生产那一刻的那种疼痛,我真的觉得,学业上的各种困难,都不算什么了。所以说人的忍耐力、耐受力,其实是很强的,真的不知道自己潜力在哪里。我最大的感触就是觉得自己变得更强大了。以后如果再遇到一些困难,我就觉得不再是那么大的事了。」

成为一位母亲也让赵小凡有了更多的责任感,「突然就觉得,你成了孩子的母亲了,这个生命是那么的幼小,那么的需要你、依赖你,你就必须承担起这个责任来。」

在小凡心中,自己能够为孩子做得最好的事情就是让自身变得更加优秀,「言传身教当然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身教更胜于言传」,小凡想和自己的父母一样,坚持工作、勤奋努力,给儿子做好榜样。

在特奖答辩的时候,赵小凡曾说博士期间要「写一篇优秀的博士论文,生一个健康的孩子。」这大概是这位特奖博士妈妈心中最单纯最质朴的想法。如今,她也正在这条路上努力前行,在事业、学业和家庭的平衡中完成一名优秀女性的角色。

咱中国姑娘就是厉害!

Q&A换个角度看小凡

问:除了实验室或主要学习场所还会在哪里进行科研或学术上思考?

赵小凡:特别特别喜欢文图。喜欢坐在文图2A,从来不预约个人自习的房间,喜欢在中间的区域看着大家学习。

问:假如正处于科研攻关期,会如何安排时间?

赵小凡:半天在文图,半天在办公室,晚上在家里。家到学校挺远的,单程1小时15分钟,堵车很厉害,一般都是晚到校、晚走,避开高峰期。

问:请问您几点起床,几点睡觉?

赵小凡:11点半-12点睡觉,早上7-8点起床。

问:您最长的熬夜记录是多久没睡呢,是因为什么?

赵小凡:读博以来就没有熬很久,最晚到1点,没有熬到特别晚。本科硕士也没有怎么熬夜,高中时比较长,最长是一整晚没有睡觉。当时是因为写读书笔记,写的太high,写完时已经天亮了,看的是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一直以来挺喜欢写文学评论的,写习惯了,今年还得了「好读书奖」。但最近主要是读一些专业相关的书,没有怎么读课外书了。

问:请用一句话简述您对睡眠的态度?

赵小凡:睡眠要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

问:在学校里您最喜欢的食堂和外卖是什么?

赵小凡:不吃外卖,最喜欢桃李一楼大葱肉饼。

问:请简述您对饮食的态度?

赵小凡:一定要吃好,要对自己好一点。虽然知道吃甜食长胖,但还是会去文图咖啡厅买蛋糕面包,犒劳自己,让自己心情好一点,好去做学术。

问:您除了体育、阅读等爱好以外还有其他的休闲方式吗?

赵小凡:我喜欢做饭。做面包,酸奶,点心。

问:您平均每天都花多少时间在社交上?

赵小凡:说实话很少。我很少看朋友圈,我觉得我的自制力也有限,刻意的不看,只有晚上稍微看一点。平时微信只是用来联络,就像短信一样。我觉得在网上发朋友圈,不如大家见面聊,这样最好、最开心。


上一篇:和教授’斗智斗勇’,理直气壮要奖学金 下一篇:哇!世界上这些大学认可中国高考成绩,可以直